(原创,禁转)
代序
真实的山楂树并不像抒情歌曲中所唱的那样诗情画意,相反,山楂树是一种极为朴素平常的乔木。但这种朴素的山楂树,足以见证一场令人心悸的爱情。两个年轻人穿越一个时代的禁锢,在生命中勘探爱的矿藏,而在最难抵达的心灵幽深处,光芒闪烁的是最珍贵的爱的钻石。这光芒短暂,转瞬即逝,但它足以照亮那个时代的黑暗。它是黑暗王国的一线人性之光。在爱变得更为容易的今天,人们需要依靠繁复的和富于装饰性的手段来示爱,反而使爱成为生命的累赘。--------张闳
1.
小说《山楂树之恋》,说的是发生在1975年前后那段贫穷而饱含理想的时光中的故事。
静秋是个漂亮的城里姑娘,因为是地主后代,家庭成份问题在文革时很受打击,家徒四壁。属于可教育的一类静秋的妈妈,恢复了工作,一个月45元的工资供养静秋和妹妹上学。 静秋和一群学生去西村坪体验生活,住在村长家,认识了“老三”。极重情谊而英俊又有才气的老三喜欢上了静秋,很喜欢,甘愿为静秋做任何事,给了静秋前所未有的鼓励。他等着静秋毕业,等着静秋工作,等着静秋转正。等到静秋所有的心愿都成了真,老三却得白血病去世了。那时候,1976年,老三他还很年轻。 这个令人所有中国人心酸落泪的故事,完全是原作者的真实经历。老三死后,1977,静秋已经顶职参加了工作,在某市八中附小教书。当老三的预言一个接一个开始成为现实的时候,静秋开始写作这完全属于她与老三的回忆录。在老三逝世三十周年,静秋将三十年前的回忆交给了好友艾米,请她写成小说《山楂树之恋》。故事里的对话大多是静秋原文中的。
2.
一个很简单的爱情故事。一个男孩子深深地爱上了一个女孩子。可在那样残酷的代里,不容许这样的爱情存在的,因为他们的家庭成分有很大差距。加上女孩子严重的纯洁,男孩子的爱情在黑暗里一步步地前进着。慢慢地女孩子也深深地爱上了男孩子,而且他们爱的是那样深沉而真诚。 在经历了种种的磨难和坎坷之后,就在两个人快要迎来爱情的春天时,男孩子得了白血病死了,只留下女孩子一个人在悔恨中流泪不止。就在男孩子知道自己不久将不在人世时,女孩子为了表达自己爱的坚定,要将自己身体献给男孩子。 可男孩子放弃了这个机会,他不想这样害了女孩子,他知道在那样的年代里,贞洁对于一个女孩子的重要性,他不能那样毁了女孩子。那个漆里的夜,在那间借来的房子里,他们光光地抱在一起,却没有发生关系。男孩用自己最后一点的爱,为女孩留下了一生最为遗憾的感动。 这是一个时代的爱情印证,它纯洁得就像一朵白莲花般圣洁,没有沾染一点尘世的尘埃。一个人可以那么毫无保留地爱一个人,可以为了爱人的幸福而不远万里赶来,却只能在凉亭里度过寂寞漆黑的夜晚,可以为了一个承诺、为了爱人的前途,忍住相思的痛而不去打扰她。
3.
太多的感动哽在喉咙里。在如今这样一个躁动的时代里,有谁还会拥有这般纯洁的心?这般纯洁地爱上一个人、一辈子。有谁还能够为了爱人去为她去做一切不可思议的事情,而其中并没有物质和肉体的因素呢?这是一个以钱为主的时代,一个以性为潮流的年代,这又是一个多么肮脏的社会。 当然在这里我并不是什么保守者,老顽固,带着旧眼镜看社会。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有权去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有权决定自己要和谁去做爱。可当下的爱真的只是做出来,而不是发自内心的。更多的是肉体的感官刺激,而不是心灵的冲撞。 这个社会需要的不是爱情,而是性。认识几天的男男女女就可以发生关系,然后也可以毫不介意地拍拍手分离,就像小时候小孩子做家家一样。更多时候,这个时代的爱情与心灵无关与感动无关,只要你有钱就拥有了所谓的爱情和潮水般的性快感。无数的女人将她们灵敏的触角伸向了男人的钱包、汽车、房子。
4.
或许有人会对这篇小说提出质疑,说,没有性的爱情难道就是最美的爱情,这不是压抑人性吗?这不是误导人们的爱情观念吗?又回到了封建社会那一套了吗?我想在这本小说里,人们要颂扬不是主人公有没有发生关系,而是他们对于爱情的那种坚定的信念和对于爱人的那份赤热的爱。 我想说你也许理解错了这最美的爱情的定义。我们关注的是爱情本身的真诚,爱情过程中的感动,与性并无半点关系。其实我想如果当时,男孩与女孩发生了关系,这个故事会感人一些,他们的结合全是因为爱,并无半点肮脏的、肉体的元素。性可以将他们的爱情上升到另一个高度。说不定女孩有了男孩的孩子,那么他们的爱情又可以延续下去了。 爱情让我们充满了感激。只是这个时代的爱情总是充斥着那么多虚伪,就像一片黑夜的尿布罩在人们的眼睛上,让我们失去了明媚阳光的照耀。
快撕裂那肮脏的罩在爱情上的尿布吧!我们需要的是一种心灵的感动,我们要像老三和静初那样真真切切地去爱一场,这也才算没有白活一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