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

浓茶洗狂,淡酒留痕。 发表于 2009-3-28 20:04:00

 

 

 

杂阅杂说(十二)君子

 

 

1.什么是君子?

对君子要求,孔子曾说:“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2.论语中对君子的描述

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就是说,君子走的始终是一条适宜的正路。而小人则一心看重私利,在一己私利驱使下很容易走上邪路。为何古人这样器重君子呢?因为君子着重自我的修持,行住坐卧不会随便,让人感到崇高,值得敬爱。

2君子不器。

器,酒具。孔子认为君子不应该象器皿一样,只有一种用处,应当博学多识,具有多方面才干。

在个人品性修养时,不可像器物一样只针对某些特别的目地,而必须广泛地涉猎各种知识,培养各种才能;在个人之气度与态度方面,则应不像器物一般,仅有一定的容量,须要以宽广的胸襟来看待万事万物;在待人处事的原则方面,则不应像器物一般定型而一成不变,须因时因地制宜,采取最合宜的行为举止以收取最大最好之成效。

3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与小人的分别是什么呢?

周,包罗万象,就是一个圆满的圆圈,各处都到的。

做人处世,对每一个人都是一样,不是说对张三好,对李四则不好,这就叫比而不周了。爱他人是不能分彼此的,我们对于人,好的固然好,爱他;但对不好的更要爱他,因为他不好,所以必须去爱他,使他好。这就是“周而不比“。

小人呢?相反。

 

3.如何成为一个君子?

  (1)君子不妄动,动必有道。《论语》说:君子道人以言,而禁以行。故言则虑其所终,行则稽其所敝。则民慎于言而谨于行。所以一个君子说话必定有其道理,他们会要求自己谨言慎行,凡事讲求合乎礼仪、不随便,每当有所行动,必定有其用意。

  (2)君子不徒语,语必有理。谣言止于智者,因此,君子常是非礼勿言,守口如瓶,不说空话,不讲不实在的话。但在该说的时候也必定会说,因为应说而不说,有失于人;不应说而说,则是失言。要做个君子,必须能不失人也不失言。君子所言,都是有意义的话,慈悲的话,正义的话。

  (3)君子不苟求,求必有义。古有名训: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贞妇爱色,纳之以礼。君子相当爱惜自己的名誉,对于欲望有所节制,不会贪取妄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会以苟且心态妄想获利,更不会落井下石,谋求私人利益,豪取强夺。一个君子假如有所求,一定是为了国家、为了社会、为了正义,必定是为民求利,代众生而求。

4)君子不虚行,行必有正。如果是一个君子,他的一言一行,都不会随便,凡事他都会经过再三的考虑:这个行为会伤害到他人吗?这件事情会对别人不利吗?想清楚了,他才会有所行动。所以君子的行为必定合乎正道,另外,佛教说一个修行人,其言行必须合乎「八正道」,所谓八正道,就是要讲真实的语言、要起正直的念头,要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修正直的行。做人处事,如果能以八正道为原则,也不会有差错。

 

 

 

 

Re:君子

浅秋(游客)发表评论于2009-6-10 8:30:00
浅秋(游客)在当今之社会,做君子岂不是太累!倒不如做个“真小人”!

Re:君子

月儿moon(游客)发表评论于2010-6-3 15:51:00
月儿moon(游客)尽量多做君子,少做小人!
发表评论:
天涯博客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