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伤

浓茶洗狂,淡酒留痕。 发表于 2009-3-21 22:49:00

 

原创,禁转)

 

 

灼伤

----从苏童小说《米》说开去

 

 

苏童的小说《米》,讲述的是20世纪30年代一家米店中一个杂役五龙的发迹史。我原本以为曾经是处于社会最底层的五龙会发展成为一个救济贫苦大众的正义之士,压根没有想到他会成为原先那些曾经对付他的那类人物。

 

五龙的罪恶,原因就是社会对待他的态度造成的,而社会又是由人组成的,更直接的说,是社会上的人对待他的态度造就了他对待别人的态度。所以,看完《米》,我想到的一点:想别人如何对待你,你首先得如何对待别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人毕竟不是多数,但是,那些少数中的人汇聚成一股潮流的话,形势可能会发生逆转。

 

五龙的悲剧原本可以避免,那就是社会上那些处于优势的人们平等友善地对待他,可惜,可惜,这滴从旧社会流淌出来的血液到如今的社会还在流淌着。

 

于是,很自然的想起纷争50多年至今不断的以巴冲突,那些曾经九死一生的苦难的犹太人,他们具有世界上最强烈的复仇精神,面对着曾经的敌人,朝向着现在的“敌人”。敌人的概念,从过去的结仇时代到现在已经发生了变化,应该担负这个罪恶的敌人到底该不该是现在的他们呢?

 

于是,从春运的大潮中,我们看到的是“离土不离乡”的无奈,从农民工的称谓中,我们看到的是身份上的歧视。从根本上追溯,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的户籍制度上,从无耻的暂住证上,我们已经看到了太多差别,看到了太多关于弥补差别的方法,看到了在弥补完这些差别之后可能会发生的那些意外的故事。当然,从开始上就平等是无法做到的,但想来,同生在中国,为什么就会有身份上的差别呢?

 

我们在现实的生活中总容易看见的就是“差别”“差距”“不平等”,面对着这些,人们会采取很多方法去补救去弥补。在采取的合法和非法,缓和和极端的方法中,我们应该思索的是为什么会出现那样的结果。对于那样的结果,我们到底有没有潜伏的做过那个拿鞭子的人,还是整个社会,也即是大多数的人在进行着不仁的勾当。

 

想起多年前看的《米》,却至今记忆犹新,还不时翻阅一下,我想苏童就是要告诉我们的这些东西吧。

 

 

 

 

 

 

 

Re:灼伤

lian  yi(游客)发表评论于2009-3-22 0:55:00
lian  yi(游客)

想别人如何对待你,你首先得如何对待别人。

Re:灼伤

yinji(游客)发表评论于2009-3-22 20:36:00
yinji(游客)看你的文字,让我想起那个矮矮的善良的小武.
发表评论:
天涯博客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