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剧

浓茶洗狂,淡酒留痕。 发表于 2008-8-23 1:41:00

 

 

        杂阅杂说(九)婺剧

 

 

    婺剧,京剧之祖.

 

    婺剧,因金华古称婺州而得名,俗称“金华戏”。它以金华地区为中心,流行于金华、丽水、临海、建德、淳安以及江西东北部的玉山、上饶、贵溪、鄱阳、景德镇等地。是高腔、昆腔、乱弹、徽戏、滩簧、时调六种声腔的合班。

    明清以来,金华一带是盐、丝入赣和漆、瓷入浙的商业贸易地区,加之物产丰饶,故历来是各种戏曲争胜斗奇之地。明末的高腔、昆腔,清初的乱弹腔,清中叶的徽戏,均曾在金华流行。

    婺剧的表演夸张、生动、形象、强烈,讲究武戏文做,文戏武做,所谓:“武戏慢慢来,文戏踩破台”。由于过去服装原无水袖,表演多在手指、手腕上下功夫,亮相、功架近似敦煌壁画的人物姿态,自具一格。且特技表演甚多,如变脸、耍牙、滚灯、红拳、飞叉、耍珠等。

 

    婺剧的绝活绝技:

 

   1、蛇步蛇行


  婺剧滩簧《断桥》中白素贞和小青的表演。白素贞和小青不是人间妇女,而是亦人亦蛇,因此她们在表演中就要兼有两者的风格。婺剧《断桥》的表演,几已尽善尽美。白蛇和青蛇的台步轻捷细碎,S形地前行,犹如蛇行水面,飘飘欲仙,加上优美的舞姿,使人感到有浓厚的神话色彩。小青在追赶许仙时,杀气腾腾,一旦停住,就来个“三窜头”,即把头突然窜抖三下,好似水蛇觅食时凶悍而敏捷的形态。


   2、飘若纸人


   “飘若纸人”又名“纸人功”,属轻功一类的特技。角色犹如悬在半空,低头直臂,左右晃动,前后打转如纸人一般。演员表演方法是:两只脚尖踮地,利用轻柔的身段功夫,忽而摇摆,忽而左右移动,忽而360癴0打转,均要显示出如纸在空中飘浮的形态。其要领是演员两脚踮起时,双臂尽量下垂,然后用小碎步移动身子,并要把戏装遮住双脚,这样才不致使观众看出你是在用脚尖功夫。


  婺剧徽戏折子戏《活捉三郎》。《活捉三郎》说的是《水浒传》中宋江杀惜的故事。

    3、失传的绝活----大眼小眼


  婺剧徽戏《火中练》(《湘子渡妻》)中韩湘子的表演。八仙之一韩湘子到深山拜师学法,三年未归。一日,湘子下山,为试探其妻林氏有否变心,变为丑僧,偷偷潜入花园,时林氏在花园焚香祝告,祈夫早回,即上前用花言巧语挑逗调戏,林氏嘱婢女将他逐出,湘子放下了心,变回原身,嘱其妻说:“若要夫妻相会,再待三年。”说完隐身而去。湘子在乔装丑僧向林氏挑逗时,右眼睁得很大,左眼缩得很小,甚至连乌珠也看不到。这种神情,将丑僧嗜色如命的心理活动表露无疑。婺百名丑应阿尧、徐东福都会表演。这种特技已后继无人。


    4、失传的绝活----蜻蜓点水


  婺剧徽戏《探五阳》中王英的特技表演。王英在探五阳城时,寻找水源,将右手直立撑地,全身平直,时而表演“吃水”,时而身子后翘。这一特技,显示王英的高超武艺和侦察时的神秘姿态。现已失传。


    5、失传的绝活----踢鞋穿鞋


  这是婺剧滩簧《断桥》中许仙的表演。婺剧徽班著名小生范寿棋,能将脚上的平靴踢到头顶,然后又从头顶落到脚尖上,自动穿进。寿棋将这特技用于许仙身上。当许仙被白娘娘和小青追赶时,落荒而逃,在慌不择路的情况下,坐地一跌,将鞋踢到头顶上,四处寻找,一无所获。到处抓摸,原来落在头上。然后将头一耸,鞋子准确无误套入脚尖。这一“踢鞋穿鞋”的特技,把许仙胆怯惊慌的心情表演得出神入化。现已失传。

 

 

Re:杂阅杂说(九)婺剧

wtxt226发表评论于2008-8-23 9:43:00
wtxt226早在上世纪60年代,浙江婺剧团首次晋京汇报演出,便受到老一辈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周恩来总理看了婺剧汇报演出后说,他看过很多剧种的《断桥》,婺剧的《断桥》表演风格独特,别具一格,可谓“天下第一桥”。由此婺剧的《断桥》成为其他剧种效仿的对象,婺剧的《断桥》有“唱死白蛇,做死青蛇,跌死许仙”之称,是一出很考验演员的经典折子戏。

Re:杂阅杂说(九)婺剧

xiaohe发表评论于2008-8-23 10:09:00
xiaohe不知道有没有机会听到

Re:杂阅杂说(九)婺剧

千叶(游客)发表评论于2008-8-24 19:31:00
千叶(游客)淡淡样样精通

Re:杂阅杂说(九)婺剧

maomao发表评论于2008-8-28 11:35:00
maomao第一个字不知道怎么读

百度之婺 wù
发表评论:
天涯博客欢迎您!